贵州都市报讯(周晓玲) 今年5月1日起,《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》将正式施行,食品在包装上要使用涉及能量、胆固醇、糖分、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标签,而且营养声称也要符合有关规定。昨日,记者走访贵阳市场,发现部分食品包装上尚未使用营养标签,而且许多消费者对“营养标签”尚不了解。
昨日下午,记者在北京华联采访时发现,很多食品已率先在外包装上印上了“营养标签”,标签上列出了该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,及其占人体每日所需摄入营养总量的参考比例,但也有部分食品仅在包装上注明配料,根本没有营养标签。记者发现,相同品牌的同类商品当中,使用了“低糖“、“高钙”、“低脂”等标签的商品,价格要比普通商品高一些。在牛奶销售区,低脂、高钙、高铁的奶粉成了促销员重点推荐的对象。当记者问及怎么辨别低脂、高钙时,促销员说,包装上写着低脂、高钙,就是低脂高钙奶粉。
与此同时,许多消费者也不知道什么是“营养标签”。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,她在超市购物时,一般只关心所购商品是什么口味、有没有过保质期,很少会注意食品的配料表、营养成分。她表示,今后她肯定要注意鉴别,以免被忽悠。(完)